
荆楚网(湖北日报)(记者齐一轩、通讯员于婷)11月5日上午,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、江岸区小学教研室、江岸区珞珈山街道承办的“全面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武汉实践暨‘在家门口开办高健康幼儿园,我们在行动’”活动幼儿园入驻江岸区珞珈山街道幼儿园。本次活动以“学前教育红色基因有效传承”为讨论主题,采取“线上观摩+线下讨论”的形式。吸引了来自武汉各区近120名资深专家、教学科研人员、校长和教师代表参加,在线观摩人数达1万人次。还在新疆博乐第二幼儿园和神农架区幼儿园开设,实现跨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。
走进江岸区珞珈山街道幼儿园,映入眼帘的是以“乐吖小主人·老街游乐”为主题的“乐言工坊”现场体验。该区域将红色基因与幼儿教育深度融合,主要有新闻趣工坊、乐艺文创工坊、古韵石磨工坊、智趣妙章工坊、斗牛儿童创意工坊五个主要区域。通过游戏化、情景化的形式,让孩子们在训练过程中相互反思,通过独立体验将抽象的精神品质具体化,从而实现红色基因的有效pamana。
江岸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年、“十五五”规划年。江岸区将聚焦质量提升年建设三个重点社区,促进学前教育协调发展。目前,分级幼儿园占比93%以上,省市级示范幼儿园29所。他们从“儿童教育”转向“幼儿教育关怀”。珞珈山街道幼儿园作为“珞珈系列”的龙头幼儿园,已经积累了90多年的经验。五年来,内外兼修,融入红色基因,利用当地资源创新课程,成为“家门口优质幼儿园”的标杆。我们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,得到专家和同仁的建议和支持,共同推动武汉学前教育高质量普惠发展。
江岸区珞珈山街道幼儿园党支部书记、园长黄莉分享经验题为“红色一代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”。他重点讲解,幼儿园始终关注孩子在历史文化街区的“真实兴趣”和“真实问题”,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导向,以成长的“真实需求”为主。依托当地红色资源,将“萌爱”、“青春”、“乐学”三个教育维度和五个主要教学领域深度融合。源头,构建“三层次四维”合作机制——“三层次”是指认知渗透、实践内化、合作辐射。 “四维”涵盖儿童、教师、家长、社会。通过持续探索以传承红色基因的幼儿园为基础的实施路径,打造从课程生成到素质成长的独特教育实践模式。
活动现场,Zh老师幼儿园骨干教师安子轩为高年级孩子们带来了“老街的小脚丫”科普活动,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身边红色老街的欲望。教研组组长王庆带领开展了以“小表达者·童声传红韵”为主题的教研活动,围绕“如何在家庭社区为敢说、爱说、能说的孩子搭建支持梯子”,组织幼儿园老师、家长代表、红场馆长进行思维碰撞和策略共创。
武昌区学前教育研究员胡辉表示,此次到江岸区考察,他从租界建筑中感受到了珞珈山街道幼儿园红色教育的重要性。将红色基因融入3-6岁儿童教育,实现“莫何老师有“三礼”来谈自己的感受:一是适时,幼儿园的红色教育体现了民族基因和孩子的归属感,符合国家政策。二是契合。90后幼儿园利用优秀的街道资源,《老街的小脚丫》课程氛围浓厚,会使用整套教材。三是合适。课程设计从最简单到最简单。小班、中班、大班先进,教学以“发现”为主,教研以“讲”为主,资源得到充分利用。
湖北省特级教师罗平认为,课程开发要循序渐进,以研究为中心的孩子需要特别注重引导过程。可根据活动类型搭配合适的实施方法,并可使用学习支架帮助孩子应对困难并及时庆祝进步。
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张敏建议,幼儿园将德育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、游戏和体验中。通过“系统化挖掘幼儿园资源”与“精准适配幼儿发展课程”的有机融合,形成“三层次、四维度”的合作办学机制,让红色基因的传承在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,在道德品质上启蒙。 “居住”;全方位打造班级、操场等幼儿园环境,打造“乐言工坊”游戏场景,让孩子们沉浸在老街的历史与人文之美中,让科学解释“玩”起来;本次活动依托线上平台,汇聚三年研究成果,突破地理打破无形障碍,成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,让研究“活跃起来”。
据了解,江岸区教育局将继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,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。江岸区珞珈山街道幼儿园也将继续在儿童游戏中、在生活中自主探索和体验中探索红色基因传递的自然路径,持续将优质保育与教育结合起来,努力办好一所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幼儿园,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